新国标:羽绒服暖和度要求品质更好
新国标实施后,只有绒子含量不低于50%,才能称为羽绒服。相比老国标,新国标最大的变化就是要求羽绒品质更好、防止跑毛能力更强、羽绒服更好洗。
绒子含量不是越高越好,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,过高的绒子含量可能反而是一种浪费。成熟的羽绒服市场不能一味追求高绒子含量,而应根据不同的消费场景选择不同的绒子含量,从而更好地贴近消费者需求。
随着多地气温逐步走低,羽绒服销售进入旺季。近日,记者随机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,与往年不同,今年绝大部分羽绒服的成分标签上已不再显示大众熟知的“含绒量”,而是采用了“绒子含量”这一新提法。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就在于羽绒服有了新标准。
今年,GB/T14272-2021《羽绒服装》标准(以下简称新国标)正式实施,全面代替2011版的老国标。新国标实施后,羽绒服被重新定义:只有绒子含量不低于50%,才能称为羽绒服。作为新国标落地后的第一个销售季,新老国标下的羽绒服究竟有何区别?今年羽绒服市场又有哪些新动向?消费者该如何选购?
“相比老国标,新国标最大的变化就是要求羽绒品质更好、防止跑毛能力更强、羽绒服更好洗。”作为新国标主要起草人之一,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羽绒服分会秘书长曹宗华表示,羽绒服的保暖性能主要靠绒子实现。在过往的标准中,含绒量既包括外形与蒲公英相似的绒子,也包括从绒子上脱落下来的单根绒丝。但绒丝不仅保暖性差,而且有钻绒可能。“新国标用绒子含量代替含绒量,剔除了绒丝含量,避免了高含绒量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错觉,消费者选购将更加明确。”曹宗华说。
穿着羽绒服最让消费者头疼的就是跑毛现象。之前,老国标并未对羽绒中易钻出绗线的绒丝、羽丝进行考核,而新国标不仅限制了两者的总含量,而且有针对性地增加了整体防绒性测试。据介绍,通过模拟消费者穿着的场景,放置在可旋转箱体中的羽绒服要经受24个小球的反复冲击,测试人员对钻出的绒子、绒丝、羽丝和毛片进行计数,防绒性不好的羽绒服很难通过这一测试。
今年冬天,新国标下的羽绒服产品将首次接受市场检验。头部企业已认识到新国标在提升产品品质、优化消费体验、推动行业从低价竞争向高质量、高性价比转变的积极意义,但同时,新国标也对羽绒服的成本和售价带来挑战。
有机构预测,2022年中国羽绒服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622亿元。“蓬松零压大朵绒”“北纬45度白鹅绒”“全球黄金产绒带”……记者注意到,在各大电商平台上,不少商家将羽绒的产地、品种甚至颜色作为宣传卖点,羽绒服的价格也从上百元到千元,甚至过万元。专家介绍,蓬松度对羽绒服的保暖能力起决定作用,而羽绒的产地、品种并非蓬松度的核心影响因素,每个产地都可能产出蓬松度不同的羽绒;而相同蓬松度的鸭绒和鹅绒,其保暖性能不会有明显差异。至于羽绒的颜色,仅是考虑到羽绒服面料有深浅,所充绒的颜色应与面料相匹配,与保暖性无关。
既然羽绒品种和保暖性无关,缘何市面上填充物为鹅绒的羽绒服售价普遍高于鸭绒羽绒服?业内人士分析表示,鹅绒价格约是鸭绒的1.8倍,常用于高档羽绒服装产品,主要原因在于鹅绒的产量远低于鸭绒。在我国,作为原料采集的商品鹅养殖数量不足鸭的15%,加上鹅的养殖期更久、鹅绒气味普遍更淡、绒朵更大,多种因素共同推动鹅绒价格走高。
在实际购买中,怎样才能买到性价比更高的羽绒服?针对不少消费者存在的“绒子含量越高越好”“羽绒服越重越好”的观念,曹宗华提醒,绒子含量不是越高越好,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,过高的绒子含量可能反而是一种浪费。譬如,针对价格承受能力不高、但对保暖要求较高的消费者,选择较低绒子含量、较高充绒量的产品显然好过绒子含量高、充绒量低的产品。“成熟的羽绒服市场不能一味追求高绒子含量,而应根据不同的消费场景选择不同的绒子含量,从而更好地贴近消费者需求。”曹宗华说。
(来源:经济日报 记者 康琼艳)
2、本网其他来源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
3、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,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,电话:0755-32905944,或者联系电子邮件: 434489116@qq.com 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
4、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。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。